跳到主要内容

computed

三种Watcher与Dep

图片加载失败

初始化 computed

Vue 会对 options 中的每个 computed 属性也用 watcher 去包装起来,它的 get 函数显然就是要执行用户定义的求值函数,而 update 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

首先在组件初始化的时候,会进入到初始化 computed 的函数 源码目录/src/core/instance/state.js

// initState会在new Vue()时执行
export function initState (vm: Component) {
/*
other
*/
// 如果我们定义了comouted属性则执行initComputed
if (opts.computed) initComputed(vm, opts.computed)
/*
other
*/
}

定义了一个空的对象,用来存放所有计算属性相关的 watcher,后文我们会把它叫做 计算watcher。然后循环为每个 computed 属性生成了一个 计算watcher。

可以看到Watcher的getter就是我们computed上的方法

function initComputed (vm, computed) {
// 往组件实例上添加一个_computedWatchers属性,保存所有的computed watcher
const watchers = vm._computedWatchers = Object.create(null)
// 对所有的computed属性遍历处理
for (const key in computed) {
// 将我们定义的computed属性值用userDef保存
const userDef = computed[key]
// 我们在定义computed时可以是一个函数,也可以是一个对象{get:function(){}, set:function(){}}
const getter = typeof userDef === 'function' ? userDef : userDef.get
// 数据响应过程中的watcher(注意第二个参数是我们刚才拿到的getter,记住了)
watchers[key] = new Watcher(
vm,
getter || noop, // 注意这里,注意这里,注意这里,(****知识点getter)
noop,
computedWatcherOptions // lazy
)
if (!(key in vm)) {
defineComputed(vm, key, userDef)
}
}
}

补充一波Watcher构造函数的源码,之前看响应式还觉得里面好多变量都不知道在干嘛,现在知道了

  • watcher.dirty = true
  • watcher.evaluate()会将this.dirty = false
  • 接着会执行Watcher的this.get()
  • 最终其实就是执行知识点getter:this.getter() 也就是expOrFn 这个就是computed上的方法
constructor (vm, expOrFn, cb, options, isRenderWatcher) {
this.vm = vm
if (isRenderWatcher) {
vm._watcher = this
}
vm._watchers.push(this)
/* ... */
if (options) {
this.lazy = !!options.lazy // this.lazy = true
}
this.getter = expOrFn
this.dirty = this.lazy // 初始化this.dirty = true
/* ... */
// 注意了,注意了,注意了
// new时this.lazy为true所以this.value = 'undefined'
this.value = this.lazy ? undefined : this.get()
}

接下来我们还是在这个文件中找到defineComputed的实现

export function defineComputed (target, key, userDef) {
/* other */

// 这里我对源码进行了简化
//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是一个全局对象
// 拿到一个get函数
sharedPropertyDefinition.get = createComputedGetter(key)

/* other */

// 这个函数的主要功能是computed属性的get进行了重写
Object.defineProperty(target, key,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)
}

createComputedGetter在defineProperty的sharedPropertyDefinition里的get属性上。 也就是说t劫持了target(VM)的key (sum)属性的,取sum的时候返回的是computed里sum函数返回的结果

function createComputedGetter (key) {

// 返回一个函数,也就是我们在上一个函数中那个get函数
return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() {

// 拿到我们在initComputed函数中添加到vm上面的_computedWatchers
const watcher = this._computedWatchers && this._computedWatchers[key]

// 如果我们有定义computed属性,watcher必定存在
if (watcher) {
// 注意,注意,注意,只要在模板中使用了这个computed属性,之后每次页面更新就是循环知识点1到知识点5这个过程
// 第二节主要就是在讲这一块,在理解下面的步骤时可以对照的看一下
if (watcher.dirty) { // ****标记:知识点1
//dirty设置为false 接着会执行Watcher的this.get()最终其实就是执行知识点getter:this.getter()
// 计算属性的同时收集依赖,这里内部很巧妙,用来栈的结构来保存两个watcher(计算和渲染),并且计算属性内部如果用来响应式数据就会触发响应式get,触发收集全局的Dep.target,但是再执行计算属性方法前,Vue先把此时的Dep.target指向了这个计算属性key对应的watcher
watcher.evaluate()
}
if (Dep.target) { // Dep.target不可能为假 除非代码出错
watcher.depend() // 收集依赖,这里收集的是render-watcher
}
return watcher.value // ****标记:知识点5
}
}
}

现在开始调用

第一次页面渲染时模板中的{{computedA}}通过上面的调用栈分析

  // 拿到一个get函数
sharedPropertyDefinition.get = createComputedGetter(key)
// 这个函数的主要功能是computed属性的get进行了重写
Object.defineProperty(target, key,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)

computed的get劫持被触发,执行computedA.get() 转到函数createComputedGetter中。然后首次的话会执行evaluate 这个函数其实很清晰,它先求值,然后把 dirty 置为 false。

evaluate () {
// 调用 get 函数求值
this.value = this.get()
// 把 dirty 标记为 false
this.dirty = false
}

进入 this.get(),首先要明确一点,在模板中读取 {{ sum }} 变量的时候,全局的 Dep.target 应该是 渲染watcher.

全局的 Dep.target 状态是用一个栈 targetStack 来保存,便于前进和回退 Dep.target,至于什么时候会回退,接下来的get函数里就可以看到。

computed 内函数调用时机巧妙

this.getter.call(vm, vm)就是computed的某个计算方法。

get () {
pushTarget(this)
let value
const vm = this.vm
try {
value = this.getter.call(vm, vm)
} finally {
popTarget()
}
return value
}

执行完 pushTarget(this) 后,Dep.target 变更为 计算watcher,targetStack 是 [ 渲染watcher,计算watcher ]

然后执行getter方法(computed),computed的某个计算属性方法被执行,内部如果访问响应式数据,又会触发响应式数据的get,响应式的get回调函数里会Dep.denpend收集依赖,现在就出现交叉了,收集的是计算watcher

执行完这个函数后又会把执行到了 popTarget,计算watcher 出栈。Dep.target 变更为 渲染watcher。

把 subs 里保存的 watcher 依次去调用它们的 update 方法,也就是

调用 计算watcher 的 update 调用 渲染watcher 的 update

计算watcher 的 update

update () {
if (this.lazy) {
this.dirty = true
}
}

计算watcher 的 dirty 属性置为 true,所以又会重新调用用户传入的 sum 函数计算出最新的值,页面上自然也就显示出了最新的值。

为什么在computed里可以收集到内部访问响应式数据的依赖

name 变了会什么会触发sum自动执行

computed:{
sum(){
return this.name
}
}

因为执行evaluate方法,然后最终调用到sum进行求值的过程中又会触发name这个响应式数据的get,它们会将当前的computed-watcher作为依赖收集到自己的dep里,计算完毕之后将dirty置为false,表示已经计算过了。

然后执行depend让计算属性内的响应式数据订阅当前的render-watcher,所以computed内的响应式数据会收集computed-watcher和render-watcher两个watcher,当computed内的状态发生变更触发set后,首先通知computed需要进行重新计算,然后通知到视图执行渲染,再渲染中会访问到computed计算后的值,最后渲染到页面。

总结

  • 计算属性初始化里会把每个属性新建一个watcher来观察。
  • this上代理computed,并重写get,模板内访问计算属性触发get
  • computed的get里调用了对应key的watcher的求值方法(这个计算属性方法被挂载到了watcher属性上
  • 计算方法执行前,先将Dep.target指向了computed-Watcher(内部设置重新计算不用缓存值dirty 置true
  • 计算方法执行时内部如果用到了响应式数据,则再次触发响应式的get
  • 响应式get会调用Dep.denpend收集依赖,而此时收集的正是computed-Watcher
  • 计算方法执行完又把Dep.target指向render-Watcher,那这个watcher又是在哪里被收集的呢?好问题我想了一个晚上都没弄亲,直到回过头去看createComputedGetter返回的computedGetter回调,里面在执行完evaluate后执行强行执行了一个这个 懂了吧
      if (Dep.target) { // Dep.target不可能为假 除非代码出错
watcher.depend() // 收集依赖,这里收集的是render-watcher
}

月老牵线

月老牵线的意思,在白话版中也说清楚了,这里简单说一下

现有 页面-P,computed- C,data- D

1、P 引用了 C,C 引用了 D

2、理论上 D 改变时, C 就会改变,C 则通知 P 更新。

3、实际上 C 让 D 和 P 建立联系,让 D 改变时直接通知 P

这段的作用就是!(依然使用上面的例子 PCD 代号来说明)

让 D 的依赖收集器收集到 Dep.target,而 Dep.target 当前是什么?

没错,就是 页面 的 watcher!

所以这里,D 就会收集到 页面的 watcher 了,所以就会直接通知 页面 watcher

##2.6 版本计算属性更新的路径是这样的:

响应式的值 count 更新 同时通知 computed watcher 和 渲染 watcher 更新 computed watcher 把 dirty 设置为 true 视图渲染读取到 computed 的值,由于 dirty 所以 computed watcher 重新求值。

对于缓存和不缓存的情况,分别是这样的流程:

不缓存:

count 改变,先通知到 计算watcher 更新,设置 dirty = true(只有在计算watcher触发视图更新的时候,才会把这个dirty设置为true?) 再通知到 渲染watcher 更新,视图重新渲染的时候去 计算watcher 中读取值,发现 dirty 是 true,重新执行用户传入的函数求值。

缓存:

other 改变,直接通知 渲染watcher 更新。 视图重新渲染的时候去 计算watcher 中读取值,发现 dirty 为 false,直接用缓存值 watcher.value,不执行用户传入的函数求值。

整体流程分析

new Vue({
template: '<div>wellcome {{fullName}}</div>',
el: '#app',
data() {
return {
firstName: 'fly',
lastName: 'yang',
};
},
computed: {
fullName() {
return this.firstName + this.lastName;
},
},
});

new Vue({
data(){
return {
dataA: 'a',
dataB: 'b'
}
},
template: '<div>{{computedA}}-{{dataB}}</div>',
computed: {
computedA() {
return 'computed ' + this.dataA
}
},
method: {
changeA(){
this.dataA = 'change dataA'
},
changeB(){
this.dataA = 'change dataB'
}
}
})
  • 第一次页面渲染时模板中的{{computedA}}执行computedA.get() 转到函数createComputedGetter中

Watcher

这里说明了为什么watch和this.$watch的实现是一致的,以及简单解释它的原理就是为需要观察的数据创建并收集user-watcher,当数据改变时通知到user-watcher将新值和旧值传递给用户自己定义的回调函数。最后分析了定义watch时会被使用到的三个参数:sync、immediate、deep它们的实现原理。简单说明它们的实现原理就是:sync是不将watcher加入到nextTick队列而同步的更新、immediate是立即以得到的值执行一次回调函数、deep是递归的对它的子值进行依赖收集。